趟过历史情仇的暗河之14——郑和VS哥伦布(第三章:大棒与金圆的对话)
与郑和相比,哥伦布的航海技术在支持上显得微不足道。哥伦布的航行技术,如天象的观察和地理位置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古代技术移植到欧洲的结果。哥伦布在航行过程中缺乏精确的天文导航和地文航海技术,这使得他的航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趟过历史情仇的暗河之13——郑和VS哥伦布(第三章:大棒与金圆的对话)在人类的航海史上,郑和与哥伦布无疑是两位举足轻重的伟人。他们分别代表了东方和西方航海探险的巅峰,虽然相隔近一个世纪,但他们的航海壮举却各自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民间贸易: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郑和使团容许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的丝绸、瓷器等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地划船或到码头交易。
第三章:大棒与金圆的对话 在历史的长河中,郑和与哥伦布,两位航海家各自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然而,在对比两人的航海活动时,我们不难发现,哥伦布在探险过程中展现出的经济头脑和政治手腕,与郑和的远洋航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用“大棒政策”与郑和下西洋完全采用怀柔政策所不同的是,哥伦布对这些落后的国家和民族使用的是赤裸裸的“大棒政策”。他们不仅用武力征服印第安人,还用精神麻醉的方式来愚弄他们。比如,哥伦布利用自己对天文知识的了解,故意制造月食来吓唬印第安人,让他们相信自己是神仙派来的贵客。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有条件发现美洲而没有去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外交和宣威而不是探索新航路所以郑和根本不可能去探索新航路他只能沿着以知航路航行,所以说郑和发现美洲什么的根本不可能。
郑和之所以没有发现美洲或甚至没有环游全世界其实是当时的政治条件根本就不能令人造出如此壮举所致。他就并非希望找到地球另一方的富庶国度而航行,更何况他根本就不知道世界是个球体,更没可能想到要探索地球的另一方。郑和当时航海的目标不过是尽量多到一些地方,令更多国家知道明帝国的强盛而已。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找寻惠帝。虽然这说法有很好的理由支持,但请注意这说法没有强力的证据支持,大家当故事听听就可。回楼主的问题,郑和之所以没有发现美洲或甚至没有环游全世界其实是当时的政治条件根本就不能令人造出如此壮举所致。现在我们都把发现美洲的桂冠给与哥伦布。
这就是后来闭关锁国的原因。郑和下西洋目的其实是寻找失踪的建文皇帝。而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个弹丸小国,在当时应该是国内贫乏,他们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东方的富庶。来东方寻找挣钱的机会。所以在去东方的路上无意中发现了美洲大陆,利用先进的火器灭了曾经强大的玛雅文明。并掠夺哪里的黄金白银。
郑和远航的资料
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洲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
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 郑和下西洋地图节回国。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渤尼(今文莱)、暹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爪哇、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
郑和远航的知识 郑和简介 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郑和原本姓马名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
郑和的航海始于该世纪之初,出现在西方地理大发现时期之前,比葡萄牙人迪亚士1487年发现好望角要早82年,比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要早87年,比达伽马1498年到达印度科泽科德要早93年。郑和史诗般的远航绝唱,是日后西方冒险航海家们难以望其项背的。
年(永乐十五年丁酉),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1421年(永乐十九年辛丑),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郑和的最后一次远航,于1431年(宣德六年辛亥),偕王景弘、马欢、费信、巩珍等率船队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
如果当年郑和是向东探索的话,会不会发现美洲大陆?
1、郑和没发现美洲,郑和舰队出海主要是到东南亚、南亚一带,最远到达红海地区,他并没有向西去,没有到达美洲。
2、郑和之所以没有发现美洲或甚至没有环游全世界其实是当时的政治条件根本就不能令人造出如此壮举所致。他就并非希望找到地球另一方的富庶国度而航行,更何况他根本就不知道世界是个球体,更没可能想到要探索地球的另一方。郑和当时航海的目标不过是尽量多到一些地方,令更多国家知道明帝国的强盛而已。
3、回楼主的问题,郑和之所以没有发现美洲或甚至没有环游全世界其实是当时的政治条件根本就不能令人造出如此壮举所致。现在我们都把发现美洲的桂冠给与哥伦布。但要注意的是,哥伦布出海的目标并非要寻找新大陆,而是要向西找一条到达中国和印度的贸易路线,新大陆只是他误打误撞而达到的奖品。
4、郑和未能发现美洲大陆,也可能是一种历史偶然性。如果他的船队有足够的动力和勇气继续向西航行,或者他的航线稍有偏差,或许就能发现美洲大陆。综上所述,郑和七下西洋未发现美洲大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航行目的、航线选择、航海技术和经验、海禁政策的影响以及历史偶然性等。
5、加上他们在思维模式上,是一种掠夺的模式。因此,开发美洲新大陆,就成了必然。所以说,尽管美洲发现新大陆只比明朝郑和下西洋晚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他们却成功了。不过,只能说,他们的成功是占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并不表明他们的航海壮举,就比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更了不起。
郑和七下西洋的事件
1、第一次下西洋,出师不利,按常情而论,是会引起一场大规模厮杀的。但郑和头脑冷静,讯明情况,知道这是一场误杀,又鉴于西王惶恐请罪之状,就毅然强忍悲愤,禀明皇上,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了此事件,使爪哇西王感恩戴德,年年入贡。
2、郑和出使西洋,即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海上远航活动,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以下是对该历史事件的详细介绍:背景与目的: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注重与四邻建立友好关系;永乐帝时期出于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考量,选定郑和下西洋,有宣扬国威、加强贸易、拓展外交等目的。
3、第一次下西洋爪哇事件 郑和第一次出使,首达占城。自占城顺风南下,二十天即到达爪哇。此地古名阇婆,即今之印度尼西亚之爪哇岛,为南洋要冲,商业发达,人口稠密,物产富饶。郑和等于永乐四年(1406年)六月至其地。据《明史》记载,时该国“西王与东王构兵,东王战败,国被灭。
4、郑和原本姓马,名和,小名叫三宝。小时候因为战乱,被朱元璋手下大将蓝玉掳到南京,被阉割成为太监。之后得到燕王朱棣的赏识,便跟随其左右。由于立下战功,朱棣赐其郑姓,从此改名郑和。郑和最出名的事件,就是曾七次下西洋,但是对于在下西洋期间,郑和都遇到些什么事,大多数人就比较陌生了。
5、郑和7次下西洋发动的三次战争,都大获全胜了,明成祖派郑和通过武力手段达到了威慑诸番的目的,促成了朝贡,保障了朝贡在海外诸国的价值。 镇压陈祖义 永乐五年(1407),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返航途中,向旧港海盗陈祖义发出诏谕,态度强硬,希望这群海盗放下武器,回到祖国怀抱。
6、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郑和下西洋哪些方面超过了哥伦布和达伽马?
1、规模上看:郑和下西洋的规模远大于哥伦布远航。目的上看:郑和下西洋目的在于扬国威,政治外交为主;而哥伦布远航目的在于得到黄金,经济利益为诱导。历史影响:郑和下西洋让中国在世界地位得到提高,加强了中国与外界联系,但是郑和下西洋不是以经济贸易为目的,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国力的衰退,远洋如昙花一现。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远超过航海本身。郑和时代的中国展现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而不称霸,向友邦传播仁爱,宣示恩典,进行厚礼薄回的交流。他的航行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还展示了中国的国力和航海技术的先进。从永乐三年到宣德五年,郑和共进行了七次下西洋的壮举。
3、航海时间领先:郑和的航海探险比西方探险家如达伽马与哥伦布等人早了80多年,展现了中国古代在航海领域的领先地位。航海技术先进:明朝在郑和下西洋时期,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以及涉及领域等方面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本文来自作者[bjklfd]投稿,不代表康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lfd.cn/zsbk/202511-1212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康立号的签约作者“bjklfd”
本文概览:趟过历史情仇的暗河之14——郑和VS哥伦布(第三章:大棒与金圆的对话) 与郑和相比,哥伦布的航海技术在支持上显得微不足道。哥伦布的航行技术,如天象的观察和地理位置的判断,很大程...
文章不错《郑和船队的美洲航线论(郑和航海的起航时间要比哥伦布航行美洲早几年)》内容很有帮助